日前,《中国教育报》“星光秀”栏目以《“科研达人”的成功之路》为题报道我校青年教师陈刚的科研之路。原文如下:
“科研达人”的成功之路
大学4年,他写了12篇论文,其中有5篇发表在国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学报》等刊物上,并被 SCI收录。毕业那年,他还举办了个人论文展,展出他的12篇论文,这在校园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他被誉为“科研达人”。毕业留校工作后,这个科研达人更是如鱼得水,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于,以31岁的年纪成为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获得者,他就是绍兴文理学院青年教师陈刚,全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最年轻的纪录保持者。
抢占“量子信息”先机
陈刚此次获奖项目为《光子作用下多体系统的新奇量子效应及其调控》。我们不太能用通俗的话语来解释或者翻译这种基础理论成果,援引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姜泰维的话就是,陈刚老师的科研成果取得了多方面的原创性成果。本项目属于物理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交叉领域——量子信息。量子信息就是利用量子物理的独特相干特性,构建一种全新的计算、编码和信息传输的方式。量子信息的最终物理实现将克服芯片元件在经典方式上工作的极限尺度,即著名的Moore 定律,从而推进信息科学观念和模式的重大变革。本项目的申报成果由31篇SCI收录论文组成,其中在国际物理学TOP刊物《Phys.Rev.》系列发表论文10篇。所发表的论文被《Rev.Mod.Phys》、《Phys.Rev.Lett》等国内外物理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正面引用317次,其中10篇代表性论文被他引187次。本项目的研究结果不但为探索量子信息处理、发展相关的量子控制手段和关键量子器件的设计奠定了基础,而且对量子光学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去年底,2010年浙江省科技奖一等奖候选项目举行答辩会,评审团主席沈之荃院士毫不掩饰对陈刚的肯定——陈刚做出的论文在世界上的引用率较高。
低调的陈刚,却把这次获奖归于“运气好”。因为,基础理论研究文章要获得浙江省科技大奖很少,一等奖更是少之又少。“其实搞科研与搞新闻有相似之处,都讲究新鲜和时效,科研的方向必须要新,发表论文要早。”陈刚说。 量子信息在国际上属前沿科学,里面的基本问题还混沌不清,而我国对量子调控研究给予大力支持。他的研究恰好占领了先机。
大学时期显“天分”
陈刚,诸暨街亭人。1997年夏天,进入绍兴文理学院物理系就读,之所以填报物理专业,陈刚说他的想法很朴素,数学太枯燥,化学要做很多实验,物理介于中间。其实,陈刚还有一个隐匿的想法——他的叔父在浙师大物理系当教授,在崇尚耕读的乡人看来,叔父是成功的读书人,自然也成为青年陈刚的偶像。
读大一时,陈刚广泛涉猎各种物理文献,为写论文打基础。“当时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不要求自己一定要掌握书里的所有内容,只要求掌握这本书的大纲、理论和方法,这对于我后来写论文查资料有极大的帮助。”陈刚说。
到了大三,陈刚厚积薄发,触类旁通,他经常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意撰写论文。绍兴文理学院物理系也适时提供了一个科研平台——学生可以申请立项做科研项目。假如立项获批,学校还会邀请专家学者通过专题讲座形式,对参与课题研究的同学进行培训,并配备指导教师。
当年物理系的教师金烈侯、俞军和余国祥,悉心指导陈刚这棵好苗子,还“怂恿”他去杂志上发表论文。
作为一名本科生,彼时的陈刚还没有独特的理论见解,但是他采用类比方法——引用别人的理论来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陈刚的第一篇论文《再谈量纲分析法》就这样发表在《中学物理》杂志上。
随后,陈刚的论文相继发表在全国各种杂志上。2001年夏天,陈刚临毕业前夕,他的物理论文刊登在国家一级刊物《物理学报》上并被SCI收录,这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轰动。
大学四年间,陈刚共发表论文12篇,其中国内物理学权威刊物上发表了5篇。2001年5月6日,学校为陈刚举行了个人学术论文展。陈刚也因此得已破格留校,担任学校实验室的实验员,继续驰骋在他深爱的物理王国中……
期待飞得更高更远
陈刚说,搞研究的过程是一段快乐和辛苦并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他也坦言曾经彷徨过,迷惑过,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陈刚在大一那年在一本力学书上看到杨振宁教授的一篇文章:真正做基础研究做探索的人,是把自己的生命与所从事的科学事业联系在一起,并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这是一种科学精神。这位大师对中国科技大学学生提出的要求——坚持。原来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这样炼就的。在科研道路上,陈刚每次遇到困难,他都会告诉自己要坚持,不能灰心丧气,“阳光总在风雨后”。这一点也正在他最想跟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师生说的一句话,要学会坚持。
作为发现这颗好苗子的俞军教授对陈刚最熟悉不过了,当年,陈刚是他的学生,帮他修改过论文,给予很多鼓励和支持,毕业时又组织了毕业论文展。俞军深有感触地说,这孩子太认真、太刻苦,一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现在的年轻人很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此次获奖项目的合作者陈子栋也对陈刚的勤奋赞不绝口,陈刚没有业余时间,他把它都用在工作上了。他印象深刻的是陈刚总是随身带着一本打印稿,这是他收集的有关他研究内容的前沿资料,一有空他就会拿出来看。在陈子栋眼里,陈刚还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在学生时代就有了 “搞科研”的明确目标,在研究过程中,他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他视野开阔,接触的领域往往都是最前沿的。
为了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在科研上有更大的作为,今年1月,陈刚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他介绍说,在华盛顿州立大学主要从事BCS-BEC转变及拓扑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研究。现在跟导师合作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有意思”的结果。回国以后,他想继续从事量子信息、原子分子物理等领域的研究。探索新奇的物态及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另外,如果条件允许,还想组织团队开展实验研究。